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氣體在線監測系統部署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2019/5/6 14:22:16 作者: 瀏覽次數:3572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清運量約為1.4億噸,除少部分焚燒、堆肥或回收利用外,70%以上被運送到填埋場進行處置。在垃圾填埋場,垃圾腐爛和穩定化過程產生的惡臭氣體對垃圾填埋場及周邊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影響工人和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有效控制垃圾填埋場的惡臭污染,以及對垃圾填埋廠周邊惡臭氣體進行在線監測,已成為垃圾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氣體的成分及危害一般來說,惡臭氣體按組成可分成5類:1、含硫化合物,如H2S、SO2、硫醇等;2、含氮化合物,如氨氣、胺類、吲哚等;3、鹵素及衍生物,如氯氣、鹵代烴等;4、烴類及芳香烴;5、含氧有機物,如醇、酚、醛、酮等。惡臭氣體成分在好氧和厭氧條件下均可產生,但主要的致臭物質來自有機物厭氧發酵過程。
在垃圾填埋場中,垃圾中的微生物將有機物作為營養物質加以利用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具有異味的氣態代謝產物或中間產物,這些物質包括脂肪酸、胺、芳香化合物、無機硫、有機硫,以及萜類物質和其它揮發性有機物。
由于垃圾填埋場臭氣是填埋垃圾中易腐敗物質厭氧發酵產生的,而厭氧發酵過程與接觸方式、接觸時間、環境溫度密切相關,因此垃圾填埋場散發出的臭氣成分變化與這些因素的變化密切相關。
惡臭作為一種影響廣泛的公害,尤其是在城市的日常生活環境中會對人體產生多方面的毒害,惡臭可引起人體反射性地抑制吸氣,妨礙正常呼吸功能;神經系統長期受到低濃度惡臭的刺激,使嗅覺脫失,繼而使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調節功能失調,惡臭成分如H2S直接毒害神經系統;氨等刺激性臭氣,使血壓先降后升、脈搏先慢后快,H2S影響人體內氧的運輸、造成體內缺氧,干擾循環系統;臭氣使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可能導致消化系統功能減退以及內分泌系統紊亂,影響機體的代謝活動。此外,氨和醛類對眼睛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想要治理惡臭,首先要了解惡臭污染,2017年11月,環境保護部發布了《惡臭嗅覺實驗室建設技術規范》(HJ 865—2017),規定了惡臭嗅覺實驗室的選址、布局以及內部設計等技術要求。隨后,又發布了《惡臭污染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 905—2017)。目前,關于惡臭的排放標準、監測方法標準、監測技術規范和實驗室建設規范,已經初步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并將在今后的發展中繼續完善。
藍居智能科技推出的垃圾填埋場惡臭氣體監測設備,采用工業級材料制作,耐腐蝕,可長時間在垃圾場等惡臭環境中使用,屬于多監測項、高精度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終端,可支持測量垃圾場各項指標,包括:顆粒物(PM2.5/PM10/TSP)、溫濕度、甲醛、有機 揮發物(VOC)、CO2、NO2、CO、SO2、臭氧、硫化氫、氯氣等。同時設備內置7寸液晶屏,可直接讀取環境數據。更提供配套的管理系統、微信和APP,方便環保監管人員隨時查看、查詢、管理所有在線監測設備和數據,為城市環境惡臭環境監測部署好每一步。
由于時間和技術方面的影響,我國城市垃圾填埋場惡臭環境監測的研究比較晚,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垃圾場惡臭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探索與完善,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藍居也將進一步關注各項政策與措施,不斷完善優化,為守護城市空氣質量,建設綠色環保家園做出應盡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