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kp6nx"><acronym id="kp6nx"></acronym></li>

    1. <dd id="kp6nx"></dd><span id="kp6nx"></span>
      1. <tbody id="kp6nx"><noscript id="kp6nx"></noscript></tbody>
          電話:4000-623-823
          聯系我們
          新聞中心

          氣溶膠是什么?如何監測氣溶膠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0/2/11 10:18:29    作者:藍居智能科技    瀏覽次數:1960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疫”仍在持續,我們在感謝那些最美“逆行者”的同時,也在不斷了解新冠病毒的情況。2月8日,上海疫情防控發布會介紹,目前上海已經明確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直接傳播與接觸傳播,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氣溶膠又是什么,如何監測室內環境中氣溶膠有多少呢?

          氣溶膠是什么?

          氣溶膠是指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態或液態顆粒所組成的氣態分散系統。這些固態或液態顆粒的密度與氣體介質的密度可以相差微小,也可以懸殊很大;顆粒的大小一般在0.001~1000μm之間;顆粒的形狀多種多樣,可以是近乎球形,諸如液態霧珠,也可以是片狀、針狀及其它不規則形狀。從流體力學角度,氣溶膠實質上是氣態為連續相,固、液態為分散相的多相流體。

          什么是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中懸浮的過程中,因為失去水分,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核,就形成了飛沫核,這個飛沫核可以飄到更遠的地方造成遠距離的傳播,這個就是氣溶膠傳播,一般情況下在特定的環境里面,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對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大家還在研究與推測中。目前沒有直接實驗證據表明該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感染健康人,但在封閉和半封閉狹小空間內氣溶膠傳播感染應該與飛沫傳播感染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氣溶膠的危害程度?

          氣溶膠的危害程度取決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濃度、粒子大小以及當時實驗室內微小氣候條件.實驗室環境越適合生物生存,實驗室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并可能通過氣流傳播到同一建筑物的其他地方,甚至污染整個建筑物的空氣.呼吸道傳播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氣溶膠中,如:結核桿菌、炭桿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等。

          氣溶膠如何分類?

          嚴格來講,“氣溶膠”指的懸浮在氣體中的顆粒,例如空氣中的小液滴。多年來,有很多已出版的相關研究通過顆粒直徑對其進行分類。例如,普遍上認為:

          一是沿氣流流線運動的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5–10μm的小顆粒具有潛在的短距離和長距離傳播能力;<5?μm的顆粒能夠輕易穿透氣道一直到達肺泡腔,<10?μm的顆粒容易穿透聲門下方。

          二是直徑> 20μm的大液滴,它們更容易在重力影響下沉降,由于液滴太大,它們無法沿吸入氣流流線運動。對于這種粒徑,佩戴普通外科口罩即可起到有效防護作用,這種大液滴由于直徑太大,也不會通過口罩兩側(沒有緊貼皮膚的地方)被吸入呼吸道。

          三是直徑為10-20μm的“中間顆?!?,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兼有小顆粒和大液滴的一些特性,但沉降速度比小于10μm的顆???,且可能攜帶的病原體劑量比大于20μm的大液滴小。

          如何監測氣溶膠?

          可以確定的是氣溶膠在我們生活環境中無處不在,但并非每個氣溶膠都是帶病毒的,在監測認識上更不能簡單的把它斷定為PM2.5(2.5微米以下空氣顆粒物)那么簡單。但是我們可以從氣溶膠的分類中了解到,<10?μm的氣溶膠對于傳播的危害性更大, 因而做PM10(10微米以下空氣顆粒物)監測相對于PM2.5監測更有意義。尤其是在室內缺少通風的環境下,安裝室內空氣質量在線監測系統,同時監測室內環境中的PM2.5/PM10/溫濕度/二氧化碳等,可有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身邊環境,及時開展通風、新風等改善預防措施。

          最后面對氣溶膠傳播,我們要重視,但不必恐慌。氣溶膠雖然容易形成,但要感染人并不容易,而且我們還有措施預防。四川大學李后強教授撰文表示,由于一般氣溶膠顆粒比較大,通常大于 10 微米、50 微米以上的最多,一般的醫用口罩就可以阻擋。

          国产成人免费公开_开心激情播播网_小说xxxxx_2018久久婷婷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